分享出海重要消息+政策+投放技术。
大项目通常比较在意自己CPI 或者单用户成本,既想要ROAS好,还想买到的用户多,对投放CPI,CPA都有要求。所以引出来这个问题:是否大系列能让CPI更低。
但是可惜,系列大小只影响到广告稳定性,不能完全决定CPI、CPA成本,但是可以通过一些策略,来实现小系列的CPA/CPI成本下降。
先定义下大系列和小系列:
大系列:一般说的是预算够大,通常情况下大系列里面塞的广告还多一些,比如Facebook的3A里面多塞了一些素材,Google的UAC下面多塞了一些group。
小系列:主要是预算小,通常塞的素材或者group都少点。
大系列通常是通过学习期,学到了稳定的人群,素材转化率也比较稳定,可能出现2种情况:
1,人群宽泛,素材转化率高,尤其是一些大品类的产品,比如泛娱乐产品,不怎么挑剔产品,整体Roas达标的情况下CPM也够低,转化率还不错,最终CPI/CPA都比较低。
2,大系列,ROAS达标,但是人群并没有扩散,在高CPM+高转化率情况下,扫了最核心的人群进来,这种情况下整体的CPI/CPA都不低,垂类产品里面非常明显,比如跑小贷,社交之类,尤其是跑比如VO-HV,或者LC AEO出价的时候,虽然系列跑大,但是整体的CPA,CPI都是一路向上。
小系列具体的CPA/CPI稳定性比较差,会出现几种情况:
1,小预算的时候运气比较好,学到了非常精准的窄人群,最终跑出来的CPI,CPA都会不错,roas也相当好。
2,运气不好,学到的人群不精准,跑出来CPI,CPA也都不行,同时roas也比较差。
3,比较特殊的情况下,小预算扫到了大额用户,roas不错,但是CPI,CPA也都不行。
实际投放操作过程中,我们两个思路其实都没啥大问题,难跑的项目养大系列,稳定性更好,但是可能存在想进一步压低CPA的时候也比较困难,容易跑的项目用大规模基建的策略,从小系列开始养大,或者即便没养大系列,因为足够多的基建也能最终达到一个平均值,并且本身小预算模式在Facebook上也是一种专门投放的策略,靠降低单个系列预算控制cpm成本,或者在测出优质系列后加快拉高来稀释前面的测试亏损等。
我个人操作过程中实际上更喜欢用小系列+多迭代的思路,通过程序化24h盯盘调整,最终基本能勉强满足CPI更对+ROAS达标的双目标,这个模式在FB TT均可用,尤其是FB, TT对大系列尤其是点击率较高的系列更有好,Google实操下来还是大系列+多迭代group更稳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DLZ123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版权为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 )

网站运营至今,离不开小伙伴们的支持。 为了给小伙伴们提供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和资源的对接,特地开通了独立站交流群。
群里有不少运营大神,不时会分享一些运营技巧,更有一些资源收藏爱好者不时分享一些优质的学习资料。
现在可以扫码进群,备注【加群】。 ( 群完全免费,不广告不卖课!)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