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长一段时间,在跨境电商圈内都流传一句话:

亚马逊杀死了品牌。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这句话是没错的:

因为在亚马逊的增长飞轮里,只有保证低价和在流通环节绝对的控制力,亚马逊作为一个电商平台,才能利益最大化,给终端用户提供最大的价值。

那在里面,品牌方的产品溢价和用户沟通自然而然就被牺牲掉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亚马逊大卖家焦虑的原因:

看上去年入千万,但谁是我的客户我根本都不知道。

但要是说起电商平台做恶,亚马逊跟它的同行相比,真的可以说是单纯的像白莲花了。

倒不是因为亚马逊人怪好的,而是亚马逊的品牌阳谋,是美国人下的一盘大棋。

亚马逊的品牌阳谋

说起亚马逊自营(Amazon Basics),很多卖家都是恨的牙痒痒的:

看到我的产品赚钱了,平台自己下场采购,你这不是耍流氓吗?

但其实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亚马逊自营的比例,跟国内电商平台相比,真的算很低的了。

这其实就是亚马逊的品牌阳谋,我不是要消灭品牌,而是要重新定义品牌。

那亚马逊对于好品牌的标准是什么呢?平台算法就是最好的答案:

更好的质量,更低的价格,更快的物流。只要谁能做到,我不管你是雪碧还是雷碧,我亚马逊都一定带你飞。

当然如果你们实在做不好,加上我最近有KPI压力了,我才会动用自营。

要知道,电商自营的这点利润,对于亚马逊这么一个万亿市值的互联网公司,几乎可以忽略。

电商平台是亚马逊的流量入口,要是真把卖家逼走了,真的是丢了西瓜捡芝麻。

那既然知道了亚马逊的品牌阳谋,卖家们又有什么破解的办法吗?

今天分享3个思路。

1.渠道就是广告

因为亚马逊的流量实在太大,加上根深蒂固的购物心智,如果你实在赚不到钱,还不如就在亚马逊上做品宣。

你可以在亚马逊上以一个合理的价位销售产品。重点不是利润而是销量和Review。

只要你的亏损跟你每年在其他渠道上做品牌宣传上的预算差不多,你的亚马逊电商的目标就达成了。

通过亚马逊平台本身的背书和一些数据支持,你可以在其他渠道进行更高效的利润变现。

一个常见的例子就是用亚马逊撬动线下渠道:

因为你在亚马逊上是爆款,头部商超才有可能愿意跟你谈。

因为你在亚马逊上是爆款,地区零售商巴不得跟你建联合作。

B端的大订单一旦起来,亚马逊平台上亏的这点钱真的可以说是最划算的投资了。

2.渠道特供

既然亚马逊要的是价格优势,那我就给你价格优势。但千万别去打价格战或者打折促销。

一旦你的核心产品降价了,你的品牌溢价也就一去不复返了。之后你在其他渠道正价销售,消费者都会觉得你在割韭菜。

所以,你应该为亚马逊这个渠道开发特供产品。

你可以通过调整配置、包装、规格等方式,创造出一个全新的SKU。因为这个SKU只在亚马逊上销售,价格可以做到很有竞争力。

比如你是做蓝牙耳机的,你可以在亚马逊上做一个基础入门版:包装精简,只保留最基本功能。

因为低价,亚马逊开心。

因为低价,消费者也并不会因为缺失的那些可有可无的高级功能而给你差评。

只要亚马逊特供的的核心卖点仍然能够打中用户痛点,大部分消费者其实是非常愿意在其他渠道付出溢价去好好体验一下你的正价产品的。

通过这么一个曲线救国的新玩法,亚马逊平台,品牌方,消费者,获得了三赢的圆满结局。

3.工销一体

亚马逊的底层逻辑就是极致的运营效率。

明白了这一点,作为终端卖家去深度整合供应链,其实也是亚马逊最希望看到的事情。

就像很多头部大卖家已经开始直接控股工厂了,即使你的规模做不到这一点,你也要尽量通过其他的方式跟源头工厂深度绑定。

一来,你可以更精准的控制成本,应对亚马逊或者其他平台的成本压力。

二来,你可以在供应链端消灭潜在的竞品,在产品工艺方面建立自己的护城河。没有了内卷的竞争,亚马逊的算法只会成为你业务增长的加速器。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在亚马逊已经跑出销量的前提下,手握供应链其实就变成了一个好生意:

前端的品牌案例吸引下游合作方,后端经销网络的规模优势造就你自己的财富密码。


所以呢,别被亚马逊电商的一片树叶遮住了整个海外市场的森林。

电商生意的核心,往往不在于电商。

二极管思维做亚马逊,活该你挣不到钱。


海外红人营销服务/供应链出海

欢迎有需求的老板+V: yztfc123




点赞(4)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服务号

订阅号

备注【拉群】

商务洽谈

微信联系站长

发表
评论
立即
投稿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