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在刷 Facebook 或 Instagram 的时候

有没有发现有些广告一眼就能让你点进去?

不是因为产品多特别,而是这些广告“看起来就像在对自己说话”。


好广告创意不只是卖货,还是在精准地找人

今天我们聊聊,怎么用广告创意去发现新的受众细分市场

用接地气的方式去做一件很专业的事。



一、别先想着“卖”,先搞清楚“谁在看”

大多数投手总是想:“我怎么写一句能炸裂的广告语?我怎么P图,怎么剪辑?”

其实广告投手最应该思考的是:

谁会真的看完你的广告?


别想太复杂

打开你的竞争对手广告库(Facebook Ad Library)

看看他们的视频是谁在演:

  • 年轻女孩在健身?

  • 上班族在通勤?

  • 还是宝妈在家运动?

每一个镜头里的人,都是他们的“目标受众”。

这时你要问自己一句:

他们没拍的人是谁?


也许市场上全是“健身房女孩”的紧身裤广告

但没人去拍“爱打匹克球的中年女性”的广告

那么这就是机会。



二、受众差异其实藏在“生活方式”里


“当别人都在同一个池子里抢鱼,不如换个池塘钓。”

别一上来就分什么年龄、性别,那太宽泛。

真正有效的细分,是从生活方式和场景入手:


场景
潜在人群
广告角度
普拉提课堂
白领女性
"轻盈不紧绷,让运动更像放松"
马拉松赛场
长跑爱好者
"陪你跑完第42公里的紧身裤"
居家运动
宝妈人群
"不只是运动裤,是家务裤"


看到没?换一个场景,整个受众和调性都不一样。



三、让广告去“试探”,不要靠猜

很多人觉得要想明白“目标人群”再去投广告。

其实反过来才对:用广告去验证目标人群是谁。


比如你卖运动服,可以这样做:

  1. 拍三条内容一样的视频,但演员不同(健身女孩 / 跑步女孩 / 宝妈)。

  2. 投放给同样兴趣标签的人。

  3. 看谁的点击率、完播率、转化率最高。


结果出来后你会发现:也许你以为的“主力客户”根本不是买单的人。


这时候你不只是找到“客户”,你发现了新的细分受众市场。这是广告最值钱的地方。



四、用“故事”而不是“功能”去打动新群体

市场已经太多“功能型广告”了——什么防滑、防透、防臭。

真正能打动人的是共鸣。

你要让广告像朋友聊天那样自然。


比如别再说“我们这条紧身裤防透视”,换成:

“不用再担心深蹲时的尴尬,这条裤子比你闺蜜还懂你。”



五、好创意是“发现人”的过程

做广告创意,本质上不是堆素材,而是洞察人。


每一个画面、每一句话、每一个人物,都是你在跟目标客群说:

“我知道你是谁,我懂你要什么。”


当你真的做到这一点,你就不只是找到新受众,而是让新受众找到你




想深入学习中高阶的FB广告实战课程?

点击下方链接:


图片

—END—
? 你或许还想看 

2025年Facebook新算法下,跨境品牌独立站如何用DPA低成本爆量

创意测试新框架助你突破Facebook广告增长瓶颈



点赞(8)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服务号

订阅号

备注【拉群】

商务洽谈

微信联系站长

发表
评论
立即
投稿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