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11的全民性毋庸置疑。同时,双11正在进化,从“购物节”到“品牌秀场”,这不只是天猫的变化,更是中国消费品牌的集体转向。
这当然不是我个人的判断。上周我在上海观看天猫双11超级发布,一众最前沿的品牌与天猫共创一场展览与秀场。我看到这些最具创新力的品牌,不再将双11仅视为卖货场,而是作为品牌超级节点,以新品为锚点、以内容为手段推动品牌迭代与升级。
“双11”这个概念,逐渐跳出纯促销叙事,进入品牌叙事。
如何重新理解进化中的天猫双11,我们谈谈:
以下、Enjoy:
一、重新理解双11,中心化品牌势能场

不可否认双11一开始就是打折促销,也是凭借最大力度的优惠打折,硬是将光棍节变成了购物节,并延续至今。
现在的双11,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多平台参与,已经成为全社会共识的消费节日,由电商平台、消费品牌、全民大众三方共同创造的社会大事件。
跳出双11换到营销逻辑,之前我们反复讨论媒介碎片化问题,我也曾多次提出“中心化媒介”的重要性与稀缺性,我们说春晚、奥运会、现象级综艺或剧集属于少有的中心化媒介,但双11也是全民关注的中心化媒介,并且是区别于内容属性的消费型中心化媒介,成为最佳品牌营销节点。
所以从营销角度来看,双11是全年最强的消费型中心化媒介,具备极高的品牌势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品牌参与双11,就不应该只是从卖货逻辑思考,而是要从品牌逻辑思考双11策略。
最具创新力的品牌,正在按照这个策略执行,将双11变成全年最重要的品牌营销战役。
接下来,是“如何做”的问题。可以分成三个逻辑阶段:新品—品牌—销售。
从营销策略逻辑上,双11既是中心化媒介,又是消费导向。以“新品”为切入点,或者说以新品为核心的品牌营销,是更符合媒介属性的策略。
首先是推出年度新品,最好是能表达品牌先进性的新品,或者代表品牌未来的新品,通过年度新品来表达品牌,来迭代消费认知。比如李宁荣耀金标系列首次大秀,比如全友和卡萨帝推出的“家享10平米”等等。
其次是围绕新品的品牌营销,可以签约明星代言,投放规模化广告,创造精致品牌大内容,也包括不同渠道的种草营销等等。通过新品来体现品牌的新增量,让大众在品牌层面形成认知迭代。
最后是销售,平时做品牌营销转化销售或许不容易,但双11作为销售导向的中心化媒介,从新品到品牌,最后由双11来承接销售,既顺理成章,也高效直接。
新品获得爆发,销售得到增长,品牌迎来更新。
当我们从中心化媒介与品牌营销的逻辑理解天猫双11,一切都变得不同。在大众层面,它仍是以优惠折扣为主的全民大事件。从品牌层面,则成为以新品迭代品牌,同时刺激销售爆发的品牌秀场。
接下来我们深入平台与最具创新力的品牌,看他们如何最大化用好双11。
二、天猫双11超级发布,一个创新的“舞台”

超级发布是天猫在双11大促期间为品牌创造的集中发生阵地,汇聚最新的新品、趋势、理念的发布,为最具创新力的品牌打造的超级舞台。

在我看来也是为所有品牌,为营销行业打造的一个创新场。今年双11集结了华为、李宁、REDMI、珀莱雅、卡萨帝、鄂尔多斯1980等品牌,大家各自发布了最重要的新品或理念,在双11期间以超级发布开启最重要的品牌战役。
超级品牌们如何用好双11,如何不浪费掉一次超级品牌势能场,我们从三个层面展开讲讲:
1、超级发布:让品牌近距离地接触到用户

首先来理解天猫双11超级发布的价值与意义:
如果双11是全民大众层面的中心势能场,那么超级发布就是双11这个场域的超级中心场。超级发布是在所有参与双11的品牌中筛选出最具创新力的超级品牌,为他们提供的一个中心化舞台进行超级展示,他们也代表了天猫双11的营销趋势与创新力。
天猫超级发布以“超级火种蔓延时”为主题,从更宏大的视角表达了热情与赓续蔓延,从营销视角我愿意把超级发布上的新品看作超级火种,代表最蓬勃的商业创新力,也代表双11的生命力,从这里向外蔓延更广阔的空间,更多的品牌,点燃更强大的创新力量。
而对单个的超级品牌来说,可以通过超级发布这个品牌秀场来近距离跟用户沟通,让“新”品、“新”趋势、“新”科技走入消费者眼中,降低距离感。
比如夸克带来的首个阿里自研AI眼镜,现场工作人员分享,超级发布是这款新品首次在线下展出。从最开始的忐忑,到线下接触了上千名对AI眼镜感兴趣、愿意来尝试的消费者,他们能感受到虽然AI眼镜仍有认知门槛,但也有火热的市场期待。
比如全友和卡萨帝在此次超级发布上展示的“家享10平米”,是个真实的家庭里的10平方米空间。由于整体装修的人在减少,局部改造增多,所以他们推出了场景更细分的产品,解决消费者更精准的痛点。具体的产品没变,但组合变了,场景变了,消费决策也会变。

这就给更多品牌带来启发,随着消费环境的变化,产品或许不容易迭代,但可以重新组合,重新解释产品,适应新消费场景,挖掘新增量。
2、超级品牌:以新品撬动品牌迭代

再从品牌层面理解,最具创新力的品牌如何做双11?
结合我在天猫双11超级发布看到的品牌,以及这些品牌最近的举动,大概可以梳理出他们的双11策略逻辑。
以超级新品为核心,借势天猫双11的消费势能与大众影响力,以品牌整合营销的方法规模化投放。在销售层面,以超级新品带动整体品牌大盘的爆发增长。在品牌层面,以超级新品更新品牌认知,实现大众层面的认知迭代。

比如李宁发布荣耀金标系列,同时作为26米兰冬奥中国队领奖服,新品+奥运+双11的势能,形成以新品为核心的大众事件化传播,让品牌在大众层面的认知更新。还有华为、REDMI、珀莱雅、WHC等众多品牌,在双11期间推出年度新品,并进行品牌化的整合营销。
3、超级增长:客群更新与认知重建

现在我们谈谈增长问题,如何在双11获得长期增长的趋势?
以新品为核心进入品牌叙事,就不止是在双11的爆发,而是基于一次爆发实现全年增长。
增长的核心还是新品,超级新品可以成为品牌的增量或者变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品牌认知,实现迭代或者升级。过去比较成功的比如李宁国潮系列,就是通过新品来更新品牌,实现新增长飞轮的建立。
在双11,一个战略级新品,最大化利用好双11的消费势能,通过新品为品牌实现两个更新。
一是客群更新,新元素、新卖点或新场景,将在原有客群基础上增加对新客群的吸引力,实现品牌整体客群的更新。二是认知更新,通过新品变量为品牌带来新认知,让大众消费者感受到“这个品牌变了”的感受,实现品牌认知重建。
基于这两个更新迭代建立品牌长期价值,在双11之后为品牌实现全年长期增长。
三、总结与展望

受整体社交环境影响,社交平台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也越来越碎片,受到全民关注的大众事件越来越少,而双11作为消费导向的全民大事件,对于品牌来说是超级中心化传播场。
现在我们站在平台视角与品牌视角,应该如何重新理解双11,很多品牌仍然将双11作为促销场,我认为这是不妥当的,在各种直播间里,大众对促销已经麻木了,品牌应该在促销的基础上,给到消费者更多更大的惊喜。
我们也看到最具创新力的品牌,正在以更全面高维的方式理解双11。最后做三点总结:
一是双11进入品牌叙事,从我个人观察来说,从几年前开始品牌对双11的态度就已经变了。新消费正当红时,在双11前非常多品牌集中签约代言,集中推出战略级新品,做非常完整的整合营销。
现在天猫双11超级发布则是将品牌叙事更事件化,集中化,为最具创新力的品牌创造一个集中展示的舞台,作为双11品牌策略样板间向全行业所有品牌与全民大众进行展示。
二是以新品驱动品牌迭代,新品是双11品牌叙事的切入点。双11作为消费成交导向的全民大事件,新品是着力点,是品牌表达的杠杆,也是成交爆发的主力军。
在新品迭代特别快的时代,新品即品牌,通过双11的消费势能,让新品最大化触及大众,通过新品的表达吸引新客群,并迭代消费者的品牌认知。
三是通过双11爆发获得长期增长,通过单次爆发获得长期增长,是营销人特别重要的能力。我观察到很多品牌会浪费掉单次爆发的机会,当然也包括双11的爆发。
从单次爆发到长期增长,首先是新品带来的增量或变量,能吸引新客群,也让老用户眼前一亮。其次,是爆发之后的持续发力与精细化运营,维持住品牌势能,让品牌价值巩固下来,直到下次爆发到来。我们看到不管是李宁还是华为、小米或者珀莱雅等品牌,都是通过一次次的单次爆发,不断将品牌推向更高的高度。
我非常感慨双11这十几年的演进,也伴随中国消费环境的变化,已经不只是电商的节日,而是中国品牌的一次集体叙事。
祝大家双11快乐。
以上。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DLZ123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版权为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 )
网站运营至今,离不开小伙伴们的支持。 为了给小伙伴们提供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和资源的对接,特地开通了独立站交流群。
群里有不少运营大神,不时会分享一些运营技巧,更有一些资源收藏爱好者不时分享一些优质的学习资料。
现在可以扫码进群,备注【加群】。 ( 群完全免费,不广告不卖课!)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